历史内容除了大家在上学期间的历史书可以学到一些,但其实在历史的海洋中有许许多多的故事,等待大家来挖掘,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朱高炽的身上有军功吗这一内容。
朱高炽的身上有军功吗
建文元年朱棣发动起义平定了靖难后,战败的消息传到京城。建文帝面临危急情况,紧急任命年老的耿炳文为统帅,并且指定李坚为左副将军,宁忠为右副将军,共同带领军队北伐。据建文帝得知北伐军遭到挫败后,决定将李景隆取代耿炳文,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。尽管朱棣已经征服了北平周边的涿州、雄县等据点,但由于兵力有限,燕军并未重点布防。因此,李景隆毫不费力地抵达了北平。此时,朱棣手中的士兵大多是老弱病残,而李景隆在城外安营扎寨,将北平城团团围住,并集中兵力猛攻城门。尽管李景隆还未开始攻打北平城,但朱棣早已积极准备,不分昼夜地督治守备事务,并注重安抚城中的军民,因此北平城内的人人都欢欢喜喜。朱棣不仅礼贤下士,积极向有经验的老军人和才识者请教,共同商议备战的事宜。他推诚待人,北平城内的众人都竭尽全力。而且,朱棣以身作则,每天早上四点就起床,只在凌晨两点休息。他的左右以为这位太子太过劳累,但朱棣认为,当此君父身处艰险之地,作为儿子怎能松懈安逸呢?而北平是燕军的根据地,是南军必须夺取的要地,怎能不做好防备呢?另外,凡是有重大事务,必先征求燕王妃徐氏的意见。朱棣本就冷静处理事务,不轻易乱了阵脚,再加上徐氏的协助,北平城内的每个人都斗志昂扬。
朱髙炽不但礼贤下士,积极咨询老于兵旅及才识的文吏,和他们共同商议准备,推诚待之,北平城内众人皆为尽心。而且朱高炽以身作则,每四鼓就起床,二鼓才休息,左右都以为世子朱高炽过于疲累,朱高炽认为,君父身冒艰险在外,此时岂是做人子的可以懈怠安逸的,且北平是燕军的根本之地,是南军必须要夺取的,岂能不做好防备。而凡有大事要施行,必先禀命燕王妃徐氏。朱高炽本就遇事冷静,不轻易自乱阵脚,再加上徐氏的协助,北平城人人斗志十足。
李景隆发现北平抵抗居然十分顽强,一时难以攻破,全无之前进军般顺利,无奈之下,只得继续围困北平。然居弱势的朱高炽反而数夜遣人开门袭击敌营,南军惊荒自杀,李景隆等围城久攻不下,兵士夜晚又时常受到燕军骚扰,难以休息,只得退营十数里。
不久,远去大宁的朱棣率领挟持宁王朱权而来的军队返回,攻击驻扎城外的李景隆军队,朱高炽亦乘势出城与其父形成内外夹击之势,李景隆“狼狈大败散走”。
朱高炽以万人之军成功地阻挡了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的50万大军,保住了北平城。这一战役对整个靖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,也是朱高炽在靖难中最耀眼的一笔。
朱棣更为偏爱他的次子和第三子朱高煦和朱高燧,并常常带他们去参加征战,受到朱高煦收买的朱棣近侍宦官黄俨在北平守城战前后曾进谗言,称朱高炽亲近朝廷,“将为朝廷固守北平以拒父”,当朱棣表示怀疑,并称对朱高煦说:“尔兄素孝,那当有此?”时,朱高煦落井下石,称“兄诚孝,但在太祖时果与太孙善也。”
朱棣潜藏的对朱高炽的怀疑引起了朝廷内方孝孺的注意,于是其给朱高炽写了一封信,派人送到北平,许以封燕王,争取朱高炽归顺朝廷。试图使用反间计来离间朱高炽父子二人的关系,并故意将此事广为张扬。留守北平的宦官遂将此事火速通知南下河北、山东一带的燕王朱棣,称朱高炽与建文帝通谋,建文帝的使节已到达北平。
正当朱棣将信将疑的时候,朱高炽却派人将未拆封的信件及使臣绑缚朱棣军前,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朱棣的疑虑。朱棣即位后,以北平为北京,仍命朱高炽镇守。
朱高炽在早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儒术研究上,并接受他父亲挑选的学者的指导。他们之中有杨士奇、杨荣、杨溥和黄淮等人,他们都培植了与他的友谊,并在他登基后担任了重要的行政职务。
以上就是关于朱高炽的身上有军功吗的全部内容了,小伙伴如果觉得不错,还想要了解更多有关历史类的相关的小知识、小趣闻和人物故事的话,欢迎大家关注我们论剑历史网。